欢迎光临湖北蓝博新能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027-6558
  • 电话: 027-87610172
  • 传真: 027-87610173
  • 邮箱: kf@lanbts.com
  • 地址: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五路80号

行业动态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确定协办第五届全国储能工程大会

发布时间:2019-04-25 11:16:31编辑:来源:本站

经全国储能工程大会组委会确认,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确定协办2019年第五届全国储能工程大会 (大会简称“CNESE2019”),本次大会主题为“储能技术进步,绿色生活多彩”,将于7月19日-7月21日在河南郑州隆重召开。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张正国教授、高学农教授将带队参加本次大会。

1.jpg

学校介绍


华南理工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三个校区,五山校区位于天河区石牌,大学城校区位于番禺区大学城,广州国际校区位于番禺区国际创新城。三校区交相辉映,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单位。2.jpg

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海纳百川,高起点出发,学校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汇集了华南、中南地区理工科领域的精英,为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堪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探路者。196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同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大学(“211工程”)行列;2001年,实行新一轮部省重点共建,学校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985工程”)行列;2016年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整体进入300强,工科领域排名跃升至全球第22名;2017年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排名第201-300位,同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学校现已稳居中国一流大学、世界知名高校的行列。

学校历程


化学与化工学院



微信3.jpg

化学与化工学院于2008年1月成立,由原化工与能源学院与化学科学学院合并组建。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中南地区几所大学的化工系合并组建的华南工学院化工系。1960年创办化学系,20世纪80年代初,化学系更名为应用化学系。1994年由化学工程研究所、化工系、应用化学系、环境研究所合并成立化工学院。2002年,应用化学系并入理学院,2004年独立建制为化学科学学院。2004年化工学院调整学科规划和布局,扩展为化工与能源学院。2008年,学校学科调整,将化工与能源学院和化学科学学院合并,更名为化学与化工学院。

学院历程


5.jpg

学位授权


学院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A-,是学校工程学ESI全球排名千分之一的主要贡献者。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化学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千分之一。学院自1988年起即批准设立“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2009年设立“化学”博士后流动站。

6.jpg

学院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能源化学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为国家级和广东省特色专业、应用化学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在校学生2331人,其中本科生1205人,研究生1126人。

学院有三栋科研实验大楼,总用房面积约2万平方米,设备资产为2亿多元。拥有教育部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燃料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功能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绿色精细化学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热能高效储存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先进涂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创新制药工艺与过程控制工程艺术研发中心、中德“无机膜用于清洁能源和洁净环境”联合实验室、广东高校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研究机构。

学院建设


7.jpg

学院师资


学院目前有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6人、“万人计划”入选者3人、广东省“南粤百杰”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4人、珠江学者6人(特聘教授4人、青年学者2人)、广东省教学名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7人。

8.jpg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学校“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院已为国家化学工程与技术、精细化学品技术、应用化学、基础化学、能源高效利用、系统集成及装备等领域输送大批本科生、研究生及博士生。在科学研究方面,我院教师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一大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学基金、国家部委的科研和教学研究项目,以及工业企业委托技术开发项目。2007年、2015年学院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共两项。2018年学院在Science主刊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发表研究论文一篇。2017年,化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大学建设的“一流学科”,学院牵头学校“能源与环境”学科群的建设,现正勇立于“双一流”建设潮头。

学院成果


嘉宾介绍

微信图片_20190425112312.jpg

张正国

教授


  • 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化工学会储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热能高效储存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 «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高校化工学报»、«化工进展»、«储能科学与技术»等期刊编委
  • 工作简历
    1986年 9月-1990年 7月 四川大学 读本科
    1990年 9月-1993年 7月 华南理工大学 读硕士
    1993年 9月-1996年 6月 华南理工大学 读博士
    1996年 7月-至今 华南理工大学 工作

    2002年 10月-2003年 9月 日本九州大学 访问学者
    2016年 1月    日本北海道大学 访问教授

  • 科学研究情况简介

    主要从事传热强化与相变储热技术研究。
    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科技部“973项目”课题和“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以及军工项目等50多项。
    在能源、化工领域主流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30多篇,其中12篇论文先后入选ESI高被引论文(TOP1%)。
    授权发明专利10多件。
    开发出的“螺旋隔板强化管换热器”在近百家石化、化工企业推广应用;
    “高导热复合相变材料”在新型军事装备的温控系统中应用,实现了装备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研究成果获教育部及广东省科技奖励二等奖4项。


微信图片_20190425112327.jpg

高学农

教授

  • 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化工》常务编委

  • 工作简历

    1987 年 9 月- 1991年 9 月

    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武汉大学)热能动力工程系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1 年 9 月-1994 年 3 月

    在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获工学硕士学位)

  • 1994 年 4 月- 1997年 3 月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获工学博士学位)

  • 1997 年 4 月-至今

  •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教师

    2000 年 5 月晋升为副研究员

    2000 年 10 月被评聘为硕士导师

    2008 年 2 月晋升为教授

  • 科学研究情况简介

    长期从事传热强化与节能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传热强化机理及应用研究、电子元器件冷却、新型高效纳米能源与环境材料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重点项目子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多项,主持企业合作项目10余项,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高效节能的关键科学问题 的研究工作,此外还参加10余项其他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的研究工作。以上研究成果3项通过广东省或广州市科学技术鉴定委员会鉴定,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10)、省科技进步二等奖(7)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1项,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3)1项。申请发明专利20项(7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2项(12项获授权)。在《Energy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Chinese J. of Chemical Engineering》、《高校化学工程学报》、《工程热物理学报》、《化学工程》、《暖通空调》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EI等索引收录20余篇。出版论著1部,译著1部。

在线客服